Press Center

Events

台灣養出全球唯一細胞工廠,博訊生技如何用CDMO複製半導體代工奇蹟?

台灣養出全球唯一細胞工廠 博訊生技如何用CDMO複製半導體代工奇蹟

近年台灣生技業積極搶攻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生技業也掀起一波代工潮。其中細胞治療被視為未來新興療法,博訊生技成為目前台灣乃至全球唯一具備量化和標準化細胞製程的生技業者。博訊生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秘心吾指出,目前CDMO業務已轉虧為盈,預期2024年將正式貢獻營收進入獲利狀態。其不僅在台灣,也是全球首個以細胞製程CDMO實現獲利的生技業者。

CDMO模式好比半導體產業晶圓代工,然過去外界看「代工」多少帶有貶意,隨著如今台積電成為全世界半導體重要的合作夥伴,也應證代工商業模式的價值。秘心吾創立博訊生技前曾是牙醫,執業生涯中發現各種治療都抵不過老化問題,因此試圖破解細胞老化與再生的障礙。目前博訊的核心業務即是以細胞應用技術為主,未來可應用在再生醫學或細胞治療上。

然不同於其他生技業者專注於藥物開發CDMO,博訊生技眼中的細胞製程CDMO所創造的價值,可遠不止此。包括細胞製程需要大量二氧化碳,博訊拓展正負碳技術轉換,可協助製造業、工業減少碳排,甚至用作碳權轉換,此也成為博訊繼本業外的第二個小金雞,更因此衍生「細胞製氣」(Mi Cell)公司瞄準未來綠色經濟商機。而細胞製程衍生物未來還可應用在非侵入性醫美上,另外亦可做出細胞培養肉。

細胞療法商機大 博訊搶下CDMO話語權

細胞治療雖是新興療法,但秘心吾指出,細胞產業要快速發展,單靠人工培養細胞很難滿足產業需求,一定得靠製程自動化。博訊自主研發關鍵3A-GTP技術,結合AI、AR及自動化,相較傳統GTP實驗室,細胞產量可提高10倍,且每億顆細胞備製成本僅為傳統人工培養的1/10。

生技產業具有高經濟價值,但AI發展卻還在萌芽階段。早前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發表談話直指生命科學將是下一代當紅炸子雞,而未來的賽道則是在生物工程。作為站在AI浪潮之巔的黃仁勳為何會這樣說不難理解,畢竟生成式AI嘉惠各產業,可能就不需要這麼多人才,以生技業者角度來看,秘心吾也相當認同黃仁勳的說法。

他認為,生科目前還有太多未知領域,這跟用AI寫文案、設計完全不同,若把AI放在生科、生技、生醫等領域的附加價值將遠高於現在。秘心吾也直言,這產業最注重的是腦而非手,因此是最需要將繁瑣程序交由自動化與AI的產業之一,但目前不要說AI,生技業連數位轉型都還有落差。

秘心吾表示,博訊是台灣乃至全球首個具備細胞備置標準化量產製程的業者,生產設備皆自主開發與生產,而製程結合AI、大數據更是生技產業實現數位轉型的重要基礎建設,秘心吾也打趣地說,近年台積電遠赴各國設廠先替產業教育全球市場代工模式也可以受到認可,未來他也看好CDMO將是推動生技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硬體紅利先搶先贏 「資料庫優勢」好戲還在後頭

然做細胞備置CDMO,好戲還在後頭。博訊在製程中結合AI,除了用以辨識細胞品質外,亦可用來最佳化生產排程,提高產能利用率,甚至即時更新細胞藥物包裝的內容和識別仿冒品。據悉,博訊因此每天可收集到上萬筆細胞備製相關參數,未來可望在結合個人病歷、保險、基因等資料下,成為發展精準個人醫療的重要資料庫。

外界普遍認為,台灣強項在硬體,但軟體才具有高附加價值,不過秘心吾則認為,對任何產業來說發展順序都是從基礎建設先開始,其是成就數位轉型、智慧化的必要條件,台灣不見得要完全放棄這個優勢,先吃到硬體紅利後,再從基礎建設中衍生新商模,除了可養出第二新事業外,最重要的是靠硬體累積其他後進者所沒有的資料量體優勢。

秘心吾則透露,目前博訊在CDMO業務2024年已正式從實驗室進入商轉獲利階段,2024年也會有新產線開出。接下來市場布局則以海外為主,目前已確立在新加坡、北美與中東市場皆有所斬獲,未來不排除有進一步IPO的計畫。

博訊近期也遠赴柏林數位醫療展(DMEA)搶攻歐洲市場。據了解,此次博訊為台灣重點參展廠商,該展不乏許多醫療業重量級大廠包括嬌生(Johnson & Johnson)、羅氏(Roche) 、西門子(Siemens),以及Google、慧與(HPE)、微軟(Microsoft)等科技大廠同台較勁。

秘心吾則表示,歐州醫療數位化正值轉捩點,除了面臨去中化的敏感時刻,生醫產業數位轉型的腳步也稍嫌緩慢,至今仍多聚焦於作業流程數位化的階段,博訊強調從基礎建設開始打樁 ,與歐洲強調落實數位轉型穩紮穩打的策略不謀而合,也因此受到當地相當大的關注。

文章出處:電子時報/Digi Times